今天來到 #彰化埔心鄉太平國小 與老師們分享 #ADHD學生的行為模式與處遇技巧。
內容不講理論,只講實務分享,遇到ADHD的孩子,家長常會接受到的建議,就是帶著孩子去消耗體力,等到孩子體力消耗完了之後,自然就會穩定下來。
這樣的建議可以說對,也可以說不對,更具體點,只對一半。
對的理由是…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大量消耗孩子的體力,等到孩子體力消耗完畢之後,自然就累了,就不會那麼的躁動不安,這時您似乎就好教多了。
不對的理由是…您一直操孩子體能的結果,會不會無意間讓孩子的體力越來越好?比如今天孩子跑操場五圈後,就會累了,但是常常都這麼跑五圈之後,會不會幾個月下來,孩子要跑到十圈操場才會覺得累,這時您反而要思考一件事,您有這麼多的體力可以陪孩子動嗎?
所以與ADHD互動的過程,我有一個原則就是「滿足孩子活動量的同時,建立我們要的秩序感。」至於要如何建立秩序感,那就要讓孩子懂得運用認知處理的策略,包含了記憶、計畫、組織…等,讓孩子學會動腦多一點、動身體慢一點。
🤔這時我會這麼做
1️⃣選擇一項您要滿足孩子活動量的運動或是勞動。
您可以選擇跑操場、投籃球、搬運物品、堆疊貨物、清潔活動…
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動起來,消耗自己的體力。
2️⃣滿足活動量的當下,給予孩子指派性的任務
以跑操場為例,這時我可能會給予孩子一個算術題,讓孩子邊跑邊計算,也可能是一則記憶題目,讓孩子邊跑記憶,當然也可以是環境察覺的題目,讓孩子去留意他跑步超過幾個人…
目的除了滿足活動量外,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記得自己要做的事,同時懂得運用思考要如何去完成任務。
3️⃣執行活動的過程,建立邊動身體、邊動腦的習慣
一樣以跑操場為例,這時不需要跑太多圈,一次一圈就可以,因為您的目的不是要把孩子的體能消耗殆盡,而是要引導孩子邊動身體邊動腦,每跑完一圈後,才給予下一個題目,讓孩子再去完成。
若是回來的答案是錯的,也沒關係,因為您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思考的習慣,當然,假若孩子每次回來的答案都相差大遠,這時我們就必須要把題目的難度下降,讓孩子有成就感,這樣才有辦法持續啟動他的思考意圖。
「滿足孩子活動量的同時,建立我們要的秩序感」並不是要消耗孩子的體能,而是要讓孩子邊動邊思考,當孩子隨時養成思考的策略運用後,憑直覺做事的表現就會減少,活動量自然也就會跟著下滑。
#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